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
当前位置: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> 国内在职博士 > 报考指南

深圳这6所高校还在偷偷招在职博士,看看你符合条件吗?

发布时间:2025-04-21 15:03:02 来源: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
分享到:

深圳在职博士招生院校全门道

收到不少粉丝私信,"在深圳工作五六年了,想读个在职博士提升学历,但完全摸不着门路。"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,深圳地区到底哪些学校能报在职博士,手把手教你怎么选学校。

先说个冷知识,深圳本地其实没有博士点!但别急着关页面,周边这些学校在深圳都设了教学点,跟本地读没啥区别,

1. 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

工科老大哥,机械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最吃香。去年招了32个在职博士,要求有3年以上工程技术经验,学费8万/年起步。

2. 中山大学(深圳校区)

医学和工商管理是王牌,今年新增了人工智能方向。有个学员去年用中级职称+5年医院工作经验成功上岸,现在每周六去西丽上课。

3. 华南理工大学(深圳研究院)

建筑和电子信息专业大户,特别看重专利和项目经验。悄悄说,他们有个"提前面试"通道,有省部级奖项的能走绿色通道。

4. 暨南大学(深圳虚拟大学园)

新闻传播和金融学最抢手,去年报考比达到7:1。他们的特色是周末集中授课+寒暑假实践,适合经常出差的上班族。

5.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(深圳研究院)

搞芯片和通信的看过来!这里要求必须有企业推荐信,但有个好处——导师都是华为、中兴的专家级工程师。

6. 南方科技大学(深港微电子学院)

新晋黑马,今年刚获批博士点。虽然要求SCI论文,但给在职生开小灶——实验室晚上10点前随便用,周末还管饭。

划重点,现在报考要盯紧三个时间节点。3月看简章,6月准备材料,9月网报千万别错过。有个朋友去年就栽在社保记录上——要求连续24个月深圳社保,差1个月都不行!

学费方面别被忽悠了,正规院校都是4-10万/年,分三年交清。要是遇到开口就要20万的,八成是中介在中间吃差价。今年有个新政策,在深圳重点企业工作的,凭在职证明能申请1.5万/年的补贴。

建议三类人重点考虑,35岁左右的部门主管、想转技术管理的工程师、体制内要评高级职称的。有个银行支行行长,读完后直接从支行调到了总行研发部,这钱花得值!

学姐提醒下,明年可能有重大调整。听说市教育局在酝酿新规,非全博士可能要求提供6个月脱产证明。所以老话说得好,想考要趁早,政策说变就变。

深圳这6所高校还在偷偷招在职博士,看看你符合条件吗?

在职博士学费暗藏猫腻,教你三招避开中介陷阱

一、学费里的“隐藏费用”从哪儿来?

很多人以为在职博士学费就是学校官网标的价格,但找中介一问,发现多出好几万。这些钱到底花哪儿了?

1. 服务费“加码”

比如学校收8万学费,中介报价12万,多出的4万美其名曰“材料指导费”“面试培训费”。实际上,大部分学校的申请材料模板官网上都能下载,面试也主要看个人专业能力,所谓“培训”可能只是发几份通用资料。

2. 捆绑消费

有的中介会捆绑“论文辅导”“期刊发表”服务,声称“不加钱毕不了业”。但博士论文主要靠导师指导,期刊发表更看重文章质量,机构打包票的““抱过”渠道”,很可能只是噱头。

3. 中途加价

前期用低价吸引签约,等学员交了第一笔钱,再以“政策变动”“学校涨价”为由追加费用。这时候退费要扣违约金,继续交又憋屈,骑虎难下。

二、三招避开中介挖的坑

第一招,直接找学校招生办核对

别光听中介说学费多少,一定要亲自联系学校招生老师。方法很简单,

搜学校官网,找“继续教育学院”或“博士招生”板块的电话;

加官方招生群,直接问在读学员;

重点问清学费是否包含教材费、答辩费,有没有必须通过机构缴纳的费用。

去年有个朋友就是吃了这个亏。中介报价16万,他打电话问学校才知道统一定价12.8万,差价纯粹是中介自己加的“手续费”。

第二招,学费分期付,别一次性交全款

正规学校通常允许分学年缴费,比如第一年交60%,通过考试后再交剩余部分。如果中介要求一次性付全款,甚至让转账到个人账户,千万要警惕。

建议这么操作,

要求查看学校官方缴费通知;

缴费后索要学校抬头的发票;

保留转账凭证,备注里写明“XX学校博士学费”。

第三招,找在读学员问真实开销

比起中介的承诺,在读博士生的经验更靠谱。可以在知乎、贴吧或者行业论坛里搜“学校名称+在职博士”,主动私信联系学员。重点问三个问题,

1. 实际学费和官网标的是否一致?

2. 除了学费,还有哪些必要支出(比如交通、住宿)?

3. 中介当初承诺的服务有没有兑现?

比如某高校的工程博士,学员就提到,“学校收8万,中介收12万,其实多出的4万就是帮忙整理基础材料,自己花两天也能搞定。”

三、我强调一点

警惕““抱过””承诺,真正靠谱的博士项目必须参加统考或校考,不存在“免试入学”;

合同要逐字看,重点检查退费条款,比如“申请不成功是否全额退款”“服务内容是否写清”;

别贪便宜走捷径,有的机构声称“5万包毕业”,实际可能是野鸡大学或假学位,学历根本不被承认。

说一千,道一万说句实在话,读博本身是个长期投入,比起纠结学费,更重要的是选对研究方向和有责任心的导师。如果遇到开口就打包票、催着马上交钱的中介,赶紧换个靠谱的!

推荐阅读:

Copyright©2020-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.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-1

报名咨询电话

400-860-3166

  • 招生顾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