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师范大学确实有音乐非全日制博士招生,这不是传言是真的!很多音乐生熟悉非全日制研究生,其实博士阶段也有这类灵活培养模式,特别适合想边做音乐相关工作边提升学历的人,下面跟大家唠唠具体情况。
先把招生专业说清楚,东北师范大学的音乐非全日制博士,主要集中在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下,比如音乐教育、作曲技术理论、民族音乐学这些方向,都是音乐生常关注的领域。不会像有些学校只招全日制,非全博士的名额虽然不算特别多,但每年都有稳定招生,想报考的话可以去学校音乐学院官网查最新招生简章,上面会写清楚当年的招生方向和名额。
再说说报考条件,和音乐类非全日制研究生比,博士的要求会高一些。一般得有音乐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,不管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硕士都能报;要是有丰富的音乐行业经验,比如在高校教音乐、在专业乐团当演奏员,或者有省级以上音乐类奖项,就算是专科或本科毕业(得满足一定工作年限),也可能通过 “同等学力” 身份报考,不过同等学力报考会多几门加试,比如音乐史、专业技能测试这些。
上课方式特别适配音乐生的工作节奏,不会要求天天泡在学校。一般是 “集中授课 + 弹性实践” 结合,集中授课安排在寒暑假,一次集中 2 - 3 周,把核心课程学完;平时则通过线上和导师沟通,比如提交音乐创作初稿、汇报演出筹备进度,还能利用学校的线上资源查音乐文献、看大师课录像。我觉得这点对音乐生太友好了,比如你平时在培训机构教钢琴,或者在乐团有演出,不用为了上课推掉工作,寒暑假集中学习完,平时还能正常搞音乐实践。
培养内容很贴音乐生的实际需求,不是光搞理论。比如音乐教育方向会学 “音乐课程设计与教学研究”,还会安排教学实践,让你去中小学或高校带音乐示范课;作曲方向会有 “现代作曲技法”“音乐创作与分析” 这类课,导师还会带你参与实际创作项目,比如给地方文艺晚会写主题曲。很多非全博士在读期间就能出成果,比如有个学作曲的博士,在读时给当地民族乐团写了一首交响乐,还在省级音乐会上演出了,对以后职业发展特别加分。
适合报考的人群也很明确,首先是在职音乐教师,比如中小学音乐老师、高校音乐专业的助教,想评高级职称但缺博士学历,读这个非全博士正好,不用辞职还能把学到的音乐教育理论用到教学里;然后是专业音乐从业者,比如乐团演奏员、音乐制作人、音乐类媒体编辑,想提升学术背景或转去高校当老师,博士学历是刚需;还有就是想深耕民族音乐的人,东北师范大学在东北民族音乐研究方面有优势,能跟着导师做满族、朝鲜族音乐的挖掘整理项目,特别有特色。
考试环节也得跟大家说说,不是光靠申请就能上,得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。一般分初试和复试,初试考两门,一门是音乐学理论(比如中西音乐史、音乐美学),另一门是专业方向课(比如作曲方向考作曲实践,音乐教育方向考教学案例分析);复试更看重专业能力,会有专业技能展示,比如演奏乐器、指挥、现场作曲,还会有导师组面试,问你的音乐研究计划、工作经历这些。我觉得复试不用太紧张,音乐生大多有舞台经验,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研究想法好好展示出来就行。
毕业要求和全日制博士一致,但也考虑了非全博士的工作特点。得修够学分、通过中期考核,最后完成博士论文和一场专业成果展示(比如个人音乐会、音乐创作专场)。论文不用非要写纯理论,也能写 “音乐创作实践报告”“音乐教学改革研究” 这类结合实践的题目,比如你可以把自己带的音乐培训班教学经验整理成研究,只要有学术价值就行。很多非全博士的论文还没答辩,就被音乐类期刊约稿,或者被高校看中想引进当老师。
认可度方面完全不用担心里程碑,毕业拿的博士学位证和学历证都是国家认可的,学信网能查到,和全日制博士的证书样式一样。比如你想进高校当音乐老师,有了这个双证,就能满足 “博士学历” 的招聘要求;要是想评国家一级演奏员,博士学历也能帮你缩短晋升年限。东北师范大学是 “双一流” 高校,音乐学科实力在全国都有名,用人单位看到这个背景,不会因为是 “非全日制” 就不认可。
要是你是音乐生,现在做着和音乐相关的工作,又觉得学历是瓶颈,东北师范大学的音乐非全日制博士真的可以考虑。不用放弃现有的音乐事业,还能跟着名校导师学东西、积累行业资源,毕业之后不管是在音乐教育、创作还是表演领域,都能更有竞争力。不过也得想清楚,博士学习不轻松,尤其是音乐类博士,既要搞学术又要练专业技能,得平衡好工作、学习和创作的时间。
推荐阅读: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