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这个年纪读在职博挺常见的啊,关键看你图啥哟。要是想混个文凭啊,现在可没那么容易,正规院校的在职博对论文、答辩要求都不低。但要是想提升自己、拓宽人脉,这个年纪有工作经验加持,反而有优势。选不选,得掂量掂量自己的时间、精力和目标。
这个年纪的人啊,大多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十几年了是吧,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实打实的理解。读在职博的时候,选研究方向能更贴合实际工作,写论文也能结合真实案例,不像刚毕业的年轻人那样空有理论。比如做企业管理的,研究的课题可能就是自己公司遇到的实际问题,导师反而更认可这种接地气的研究。
而且这个阶段人脉积累得差不多了,同学里大概率也是各行各业的中层以上人士,平时上课、研讨时交流交流,说不定能碰出合作的火花。对职场晋升来说,博士头衔可能就是最后一块敲门砖,比如评高级职称、竞争管理层,有个博士学历确实更有底气。
现在可别想着“水文凭”了。前几年有些院校的在职博确实宽松,但这几年教育部抓得严,学术不端查得紧,不管全日制还是在职,毕业标准卡得越来越严。论文要查重,盲审通过率也在收紧,答辩时导师组问得特别细,想蒙混过关基本不可能。
尤其是好学校的在职博,课程安排和全日制差不多,周末上课、线上研讨一样不少,平时还得跟导师定期汇报进展。要是光想着混,很可能毕不了业,最后钱和时间都搭进去了。身边就有朋友以为能轻松过,结果论文改了五六遍还没通过,拖了四五年都没毕业。
43岁的人,家里事儿一般不少,孩子可能上中学、大学,老人也需要照顾,工作上大概率是骨干,加班、出差少不了。在职博上课大多在周末,碰上集中授课可能要占用工作日,光是来回跑学校就够累的。
更头疼的是写论文,动辄十几万字,还得查文献、做调研,经常得熬夜赶进度。有个朋友是国企中层,读博那两年,基本没休过周末,晚上哄完孩子睡觉,再爬起来改论文,头发都白了不少。要是家里人不支持,或者自己身体扛不住,很容易半途而废。
在职博的学费可不便宜,一般专业一年几万到十几万不等,读个三四年下来,加上差旅费、资料费,小几十万很常见。这笔钱花出去,得算算回报。要是在高校、科研院所,博士学历直接和职称挂钩,涨工资、评教授都用得上,还算划算。
但要是在私企,老板可能更看重你能不能带来业绩,博士头衔未必能直接换高薪。还有些人是为了圆自己的博士梦,这种精神追求没法用钱衡量,但也得想清楚,自己能不能接受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的情况。
别光挑名气大的学校,得看人家的在职博是不是真适合在职人士。有些学校挂着“在职”的名,实际要求和全日制一样,必须天天在校,那肯定不行。得找那种明确周末授课、弹性学制、导师擅长指导在职学生的院校。
专业也得往自己熟悉的领域靠,跨专业读博难度太大,43岁从头学新领域,很容易跟不上。比如本来做市场营销的,非要去读计算机博士,光是补基础课就能把人逼疯。最好选和自己工作相关的方向,学起来省力,毕业也快。
推荐阅读: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