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到不少粉丝私信:"王老师,我交了5万定金才发现对方是野鸡大学!""招生老师说不用考试就能拿证,这种靠谱吗?"今天我就手把手教大家如何查证在职博士项目的正规性,记得先收藏再往下看!
第一招:认准国家认证平台
打开"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",点击"博士专业学位"查询入口。输入院校名称,能查到备案信息才是正经项目。去年某知名院校继续教育学院就是因为没备案被查处,200多名学员的学费打了水漂。
第二招:警惕"“抱过”"“骗局”
正规在职博士必须参加院校自主命题考试,去年某985高校录取率仅27%。遇到承诺"免试入学""代写论文"的机构直接拉黑!记住:学信网可查的博士学位都需要通过盲审答辩。
第三招:核实招生简章真伪
上个月刚曝光的案例:骗子伪造某211大学的红头文件,私刻公章招收"在职博士"。正确做法是直接拨打院校官网公布的研招办电话,要求出示教委备案号(一般以字母B开头)。
别忘了:2024年起教育部严查"混文凭"现象,部分院校已取消单证班。报名前一定要确认是双证博士(学历证+学位证),千万别被"国际博士学位"等幌子忽悠。
在职博士学费“防坑”手册:这些收费套路一定要知道
一、学费外的“隐藏费用”别大意
很多学校招生简章里写的学费“看起来很美”,但实际交钱时才发现,杂七杂八的费用加起来能吓一跳。比如:
报名费、资料费:有的机构会以“审核资料”“建档费”名义额外收钱,开口就是大几千;
论文辅导费:答辩前突然通知要交“专家指导费”,不交不让过;
杂费名目多:教材费、活动费、网络平台使用费……这些可能根本不在最初报价里。
别上当建议:签约前一定要求学校出具完整的收费清单,白纸黑字写清楚,口头承诺别轻信。
二、分期付款的“优惠”可能是大坑
“分期付款减轻压力”听着贴心,但有些机构会在这上面动手脚:
分期手续费高得离谱,算下来比一次性付清还贵;
中途突然提高某一期费用,理由是“政策调整”“成本上涨”;
拖延开课时间,导致分期周期拉长,变相多收费。
“懂行的人”提醒:如果选择分期,合同里必须明确每期金额、时间节点,并注明“总费用不变”。
三、含糊的“退费条款”要盯紧
报名时说得天花乱坠,但万一中途想退学,退费难如登天:
有的合同写“开课后不退费”,但“开课”可能指交钱当天就算;
退费比例不合理,比如只退30%,还要扣“管理费”;
拖延退费流程,耗到你自动放弃。
关键一招:签合同前重点看退费规则,模糊表述直接要求修改,必要时录音留存证据。
四、“低价学费”背后可能有猫腻
某些机构用超低学费吸引报名,但后期会通过其他方式找补:
强制购买高价课程或培训,否则“影响毕业”;
突然增加考试次数,每次考试收取额外费用;
以“补学分”为由,要求加钱重修部分课程。
防坑口诀:天下没有白捡的便宜,远低于市场价的学费,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。
五、警惕“合作办学”的资质问题
一些机构打着“名校合作”旗号招生,实际却是第三方承包:
学费直接交给中介,而非学校对公账户;
毕业证上的学院名称和宣传不符;
授课老师根本不是本校师资。
核实方法:直接联系学校官网公开的招生办,确认合作是否真实,缴费账户是否为学校官方账户。
六、别被““抱过””承诺忽悠了
“交钱就能拿证”“不用上课保毕业”这类宣传,九成九是骗局。正规高校的博士项目必须完成课程、论文及答辩,那些声称“特殊渠道”的机构,很可能收钱后跑路,或者发一张假证。
重要提醒:学历提升没有捷径,但凡承诺““抱过””的,直接拉黑!
在职博士的投入不仅是金钱,更是时间和精力。交学费前务必做好三件事:查学校资质、看合同细节、问清所有费用。多对比几家,和往届学员聊聊,比盲目相信广告靠谱得多。
推荐阅读: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