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现在还有在职博士吗?是不是取消了?"作为“上岸人”,今天就跟大家掰扯清楚这件事。
话不多说,在职博士确实存在,但和以前大不一样了。2013年教育部改革后,传统单证在职博士(只有学位证)已经取消,现在都是双证博士,但培养方式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。重点来了,非全日制博士就是大家说的"在职博士",需要参加统考,毕业拿双证,学历学信网可查。
这里要划三个重点,
1. 报考要单位盖章同意,体制内人员最占优势
2. 理工科导师更倾向收全职学生,文科相对好申请
3. 重点院校名额少得可怜,比如某985高校去年全院只招了2个在职博士
我认识三个成功上岸的朋友,情况供参考,
张老师(高校讲师),每周三天泡实验室,四年才毕业
王处长(机关单位),跟导师协商周末做课题,三年半拿证
李总(企业高管),自费承担20万科研经费,跨专业读管理类
现在报考要注意这些新变化,
1. 必须有核心期刊论文(今年某校把要求从1篇提到2篇)
2. 部分专业增加中期淘汰,我们学校去年就劝退了3个
3. 学费涨得凶,某财经类高校从8万涨到15万
建议三类人重点考虑,
1. 高校教师评职称(我们教研室有博士的今年都评上副高了)
2. 事业单位晋升(认识个科长读博后直接调任政策研究室)
3. 企业核心技术岗(某芯片公司给博士学历员工直接加薪50%)
对了说句大实话,现在在职博士不比全日制好毕业,我们导师带的6个在职生里,有2个第五年还没发够论文。要是工作忙到天天加班,真不建议凑这个热闹。
在职博士申请,单位不同意怎么办?
一、先摸清单位不同意的真实原因
单位拒绝盖章,无非几种情况,
1. 怕耽误工作,领导担心你读博影响本职工作,尤其技术岗、管理岗员工一旦脱产学习,可能影响团队进度。
2. 流程不熟悉,有些单位人事部门压根没处理过在职博士申请,直接按“全日制深造”流程驳回。
3. 个人关系问题,和直属领导有矛盾,对方故意卡审批。
应对策略,先找人事部门问清楚具体政策。如果是直属领导不同意,私下沟通时别硬碰硬。可以这么说,“王总,读博期间我保证周末和假期上课,重大项目期间优先工作。这几年我在项目里积累了不少问题,读博正好能系统提升,回来还能带团队做技术攻关。” 把个人发展和单位利益绑在一起,成功率更高。
二、三个实用解决办法
1. 调整学习计划
大部分高校的在职博士有两种上课方式,
集中授课型,寒暑假集中上课2-4周
周末授课型,每月选两个周末上课
主动向单位提供课程表,强调“不需要长期离岗”。某高校老师曾分享案例,一位工程师把博士研究方向定为公司正在攻关的技术难题,对了单位不仅盖章,还报销了部分学费。
2. 寻找政策突破口
查两份文件,
公司《员工继续教育管理办法》
当地《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》
某直辖市就明文规定,“企事业单位应支持专业技术人才攻读对口专业学位,不得无故拒绝开具证明。” 如果单位违反地方政策,可以直接拿着文件找上级部门协商。
3. 考虑换单位或读非全日制
如果现单位态度强硬,两条路可以走,
跳槽到鼓励深造的单位,高校附属企业、科研院所通常更支持员工提升学历
选择非定向博士,部分高校允许不转档案、不签培养协议,但毕业时没有派遣证
三、避开三个常见坑
1. 瞒着单位偷偷报名,博士录取后需要政审表盖章,瞒报会导致前功尽弃。
2. 和领导正面冲突,曾有申请人因为赌气说“读博就是为了跳槽”,结果被卡住不放人。
3. 忽视合同条款,仔细看入职时签的培训协议,有些单位规定服务期内深造需赔偿违约金。
四、实在走不通怎么办?
如果所有方法都试过还是不行,可以考虑,
1. 先评职称再考博,副高职称报考博士年龄限制可放宽到45周岁
2. 报考境外高校,部分海外博士项目不需要单位同意证明
3. 转科研岗再申请,内部调岗到研究院等学术支持部门
学姐提醒,和单位沟通时切记保留书面记录。微信聊天别光发语音,重要事项用文字确认。比如,“张主任,刚才沟通的用周末时间上课不影响工作的方案,您看这样写进申请报告可以吗?” 白纸黑字留着,后续真有纠纷也有据可依。
推荐阅读: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