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
当前位置: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> 报名条件 > 报考常识

东师大化学博士别上当三点

发布时间:2025-04-14 11:47:30 来源: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
分享到:

两年,东师大的化学在职博士报考人数激增,但很多考生都踩了这三个坑。作为“懂行的人”,今天手把手教大家避开这些雷区。

第一坑,研究方向匹配度。东师大化学系下设5个研究所,其中纳米材料方向每年招不满,而分析化学方向竞争最激烈。建议报考前直接联系导师,看看哪个实验室还有名额。去年有个朋友报催化方向,结果发现导师已经带满学生,对了只能调剂到冷门方向。

第二坑,科研成果认定。别以为发过普刊就行!东师大要求近三年至少1篇核心期刊论文,且必须是第一作者。注意挂名文章不算数,去年有考生带着3篇二作论文报名直接被刷。建议提前两年开始准备论文,别等到报名前临时抱佛脚。

第三坑,面试答辩误区。考官最爱问这个问题,"你的研究对实际生产有什么价值?"千万别扯高大上的理论,要具体说应用场景。比如做有机合成的,可以举例说明在制药领域能缩短某类药物的合成步骤。去年有位考生现场画工艺流程图,直接获得导师认可。

学费方面,化学专业比其他学科稍贵,三年总共8万左右,但东师大允许分学年缴纳。我强调一点,实验室耗材费需要额外准备,每月大概500-1000元,这个在招生简章里不会写明。

东师大化学博士避坑三点

东师大化学博士毕业真实通过率

说到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博士毕业的通过率,不少同学第一反应就是,“难,但也没想象中那么难。”这话听着矛盾,但实际情况确实得掰开揉碎了说。

一、毕业要求到底卡在哪儿?

东师大的化学博士毕业,最硬的标准就是科研成果。简单说,学校要求博士生在读期间至少发表2篇以上SCI论文,其中至少1篇得是二区及以上。这门槛看着不高,但实际操作起来,实验周期长、数据反复折腾是常态。尤其是有机合成、催化这类方向,一个实验做半年不出结果太正常了。不少师兄师姐开玩笑,“发际线后移速度跟实验进度成正比。”

另外,毕业论文的盲审环节也是“拦路虎”。东师大对博士论文的盲审通过率把控严格,校外专家但凡有一个“不同意答辩”,就得大改甚至重写。去年就有学生因为实验数据被质疑重复性,硬是补了三个月数据才过关。

二、真实通过率到底多少?

官方从来没公开过具体数字,但根据课题组内部流传的数据,化学学院博士延毕率在30%左右。也就是说,10个人里大概有3个得延迟毕业半年到一年。不过,真正“卡到毕不了业”的极少,大部分延毕是因为论文没按时发出来,或者实验进度拖了后腿。

有意思的是,不同导师的“毕业效率”差别挺大。有的导师实验室资源充足,合作项目多,学生发文章相对顺利;而有些“放养型”导师,学生得自己琢磨课题,进度自然慢。所以选导师的时候,师兄们的经验就一条,“别光看名气,打听清楚毕业速度更重要。”

三、为啥有人能按时毕业?

那些能踩着点毕业的博士生,通常有几个共同点,

1. 课题规划早,入学第一年就摸清方向,避免中途换题浪费时间;

2. 抱紧师兄师姐大腿,实验操作、仪器使用这些细节,有人带能省一半时间;

3. 紧盯期刊风向,编辑偏好啥类型的文章,热点是啥,心里门儿清;

4. 导师沟通勤,定期汇报进度,遇到问题立马找导师商量,别自己硬扛。

实验室里还有个“潜规则”,如果导师有横向项目或者企业合作,学生蹭个数据挂名,发文章会容易不少。当然,这得看导师愿不愿意分资源。

四、“懂行的人”咋看这个通过率?

跟几位已经毕业的博士聊过,他们的感受很实在,“东师大的要求在国内不算顶格,但绝对不水。”和某些985高校“3篇一区才能毕业”的规矩比,东师大属于“严得合理”。毕竟化学是个实打实拼数据的学科,学校卡得紧,反而能逼着学生把基础打扎实。

不过也有吐槽的点,部分实验设备老化,排队等仪器能等哭人;碰上疫情封校,野外采样或者去外校做测试的计划全打乱,直接拖慢半年进度。

所以,想报东师大化学博士的同学,建议提前做好两件事,一是摸清楚目标导师的带学生风格,二是对实验周期有心理准备——想三年准时毕业,大概率得脱层皮。但话说回来,能熬过来的,手里攥着几篇硬核文章,去高校或者企业研发岗,底气确实足。

对了插一句,实验室的咖啡机,真是续命神器。(完)

推荐阅读:

Copyright©2020-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.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-1

报名咨询电话

400-860-3166

  • 招生顾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