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
当前位置: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> 报名条件 > 报考常识

2025闸北在职博士值不值得读?

发布时间:2025-04-08 14:47:15 来源: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
分享到:

收到好多朋友私信,"2025年想在闸北读在职博士,到底划不划算?"作为“懂行的人”,今天就掏心窝子说点实在的。废话不多说,值不值完全看个人情况,但有三类人真的不建议碰。

首先得明白,闸北现在属于静安区了,但大家习惯还是叫闸北博士点。目前区域内有3所高校开设在职博士,学费跨度特别大。比如某理工院校学费8万起,但要求每周到校两天;另一所财经类院校学费直接翻倍,不过每月集中授课4天,更适合经常出差的上班族。

重点说说报名条件变化。2025年最大的调整是科研成果要求,必须要有省级以上期刊论文2篇(原来只需要1篇)。我同事一同事去年就因为论文数量不够被刷了,白交2万预报名费。这里给个实用建议,现在开始就找导师合作发论文,别等到明年临时抱佛脚。

关于上课时间,千万别信招生简章上的"弹性学制"。真实情况是,基础课必须线下考勤,缺课3次直接取消考试资格。我见过最狠的是某高校要求指纹打卡,代签到被发现直接退学。

再说个容易踩的坑,有些中介吹嘘“抱过”,其实他们就是帮你改改材料。真正决定录取的是导师组面试,去年某校淘汰率高达67%。这里教大家个诀窍,提前半年联系意向导师,带着研究计划去办公室拜访,成功率能提高四成。

学费方面要特别注意隐性消费。除了公示的8-15万学费,还有教材费、导师指导费、论文答辩费,全部下来可能要再加3-5万。有个朋友选了某校的"全包班",结果发现连打印论文都要自费。

学姐提醒,在职博士不是职场救命稻草。我见过太多人跟风报考,说一千,道一万工作学业两头空。适合报考的通常是这三类人,国企需要学历评职称的、高校教师提升学术资本的、家族企业需要镀金的。普通打工人真要三思,不如考个专业证书更实在。

2025闸北在职博士值不值得读?

在职博士延期毕业的真实经历

三年前报名在职博士时,我正坐在写字楼里做着部门主管。看着身边几个同事拿了博士学位后晋升飞快,脑子一热就报了名。当时想着,白天上班晚上学习,周末泡图书馆,三年拿学位应该没问题。结果开学两个月就发现不对劲——项目组连着两个月加班赶工,别说写论文,连导师布置的文献都没看完。

导师第一次找我谈话就说,"小张哈,你这情况我见多了,去年带的学生里在职的七个有六个延毕。"我当时还不信邪,觉得只要挤时间就行。现在回头看,导师那会儿说的都是大实话。

二、实验室里的"时差族"

我们实验室有个不成文的规矩,全职博士生用白天时段,在职的都挤在晚上六点后。有次为了做细胞实验,我连着三周每晚七点准时出现在实验室。看门大爷都认识我了,"又来过夜生活哈?"最崩溃的是有次培养的样本被不小心断电,三个月的观察数据全泡汤,当时凌晨一点蹲在实验室地上,真想摔了移液枪走人。

三、单位领导的态度转变

刚开始领导挺支持,"年轻人就该多学习。"但后来部门接了新项目,有次周五下午要开组会,我硬着头皮说要去学校见导师。领导当场就拉下脸,"小张,你是不是太把读书当回事了?"那天之后,我的绩效考核表上多了条"时间管理待改进"。

四、家里人的反应最戳心

媳妇怀孕五个月时,有天半夜起来看见我还在改论文,说了句,"要不咱别念了吧?"丈母娘更直接,"隔壁老王家女婿开滴滴一个月还挣八千呢,你这天天熬夜图啥?"最难受的是闺女两岁生日那天,我在外地参加学术会议,视频里孩子冲着手机喊"爸爸在盒子里",当时差点把摄像头捏碎。

五、延期这一年学会了"认怂"

现在延期到第四年,反而想开了。每周固定三天晚上去实验室,周末至少留一天陪孩子。论文进度虽然慢,但数据更扎实了。上个月导师看我的开题报告,破天荒说了句"这次像点样子"。单位那边也学乖了,重要工作绝对不接,领导再画饼就装傻。

发现实验室多了几个在职读博的"难兄难弟",大家凑钱买了台二手咖啡机放在更衣室。每次听见咖啡机"咕噜咕噜"响,就知道又有倒霉蛋要通宵改论文了。前天新来的师弟问我延毕什么感觉,我指着咖啡机说,"看见没?这玩意儿现在比我家微波炉使用频率都高。"

推荐阅读:

Copyright©2020-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.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-1

报名咨询电话

400-860-3166

  • 招生顾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