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后台收到很多在职读者的私信:"南大经济博士到底开哪些方向?听说有的专业竞争小好上岸?"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这所985名校的经济学博士点,给想在职读博的朋友指条明路。
先说重点:南大经济学院目前开设的博士专业主要有3个"宝藏方向"。第一个是国民经济学,这个专业别看名字传统,实际研究数字经济、产业升级这些前沿课题,每年固定招8-10人。去年有个在银行工作的学员就是靠这个专业上岸的,他说面试时重点考察实务经验,对学术论文要求反而比较包容。
第二个冷门好专业是数量经济学,特别适合理工科背景转经济的考生。这个专业最大的优势是导师团队有5位长江学者,但报考人数常年不足招生计划的1.5倍。去年录取的考生中,有3位都是在职的证券公司分析师,他们透露复试时更看重数学建模能力。
第三个要数世界经济专业,别看它挂着"国际"的名头,实际研究方向包含跨境电商、国际结算这些接地气的领域。这个专业有个隐藏优势——提供校企联合培养名额,像苏宁国际、焦点科技这些本地企业都有定向委培指标。
需要特别注意的3件事:
1. 南大从2023年开始实行"申请-考核制",在职考生要提前准备2篇代表作(不要求核心期刊)
2. 经济学院所有博士专业都开设周末班,但每月至少要保证4天到校学习
3. 学费标准是2.8万/年,不过企业委培生可以申请学费分期支付
给在职考生的建议:避开金融学这类热门方向(报录比高达15:1),重点关注上面说的3个专业。去年有个在国企工作的学员,就是靠着提前联系导师做课题,最终以专业倒数第二的成绩被录取。
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报考难度排行榜
一、报考门槛有多高?
南大经济学院对博士生的基本要求很实在:硕士学历是硬杠杠,还得有扎实的数理基础。别看官网上写的是"英语六级或同等水平",实际录取的学生里,雅思6.5、托福90+的比比皆是。去年有个考生初试总分过了线,就因为英语单科差2分被卡,这事儿在备考圈里传了好久。
二、这些专业最抢手
1. 宏观经济学方向
每年报考人数能占全院三成,导师团队里坐着好几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。去年统考录取比达到17:1,复试现场经常能看到清北复交的硕士生来"踢馆"。
2. 区域经济学
依托长三角区位优势,这个方向的项目资源多得让人眼红。但导师组特别看重实地调研经历,没参与过省部级课题的考生,简历关都难过。
3. 数量经济学
数学建模能力是敲门砖,复试必考STATA和Python实操。去年录取的8个学生里,6个是理工科跨考的,有个数学系出身的哥们连考三年才上岸。
三、隐形关卡要知道
除了明面上的分数要求,南大导师们特别看重两样东西:一是学术"血统",本校硕士或985出身的学生确实更吃香;二是研究方向的契合度,有个考生研究计划书写了28页,把目标导师近十年论文都扒了个遍,对了成功逆袭。
四、备考“上岸人”的大实话
1. 提前联系导师要讲究方法
别群发邮件!最好能通过学术会议混脸熟。去年有个考生在论坛上帮导师做了会议记录,后来复试时导师一眼就认出来了。
2. 论文发表不是必选项但很加分
核心期刊论文能让你在材料审核时多挣20%的分数。有个二本院校的考生带着3篇CSSCI论文报考,直接把竞争对手看傻眼。
3. 笔试准备要抓重点
专业课命题组三年开始转向现实经济问题分析,去年考了"双循环格局下的产业链重构",不少死磕书本的考生直接懵圈。
五、各方向难度评级
根据近三年录取数据整理出这份民间排行榜(5星为最难):
发展经济学 ★★★★★
产业经济学 ★★★★☆
国际贸易学 ★★★★
财政学 ★★★☆
经济史 ★★☆
特别要提醒的是,冷门方向不见得容易考。像经济史这种看似小众的专业,因为每年只招1-2人,竞争反而更残酷。前年有个北大历史系硕士来报考,愣是被本校的硕士生给PK下去了。
六、“懂行的人”的血泪教训
千万别信"三个月速成"的攻略!南大经济学博士考试涉及12本核心参考书,光是曼昆的《宏观经济学》就有三个版本要对比着看。去年有个辞职备考的老哥,在图书馆旁边租了半年房,每天雷打不动学14个小时,这才勉强把书过完三遍。
关于复试的"潜规则",有个不成文的规矩:能进复试的考生,专业基础都不会太差。这时候比的就是临场应变,有个女生被问到"如何看待抖音直播带货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",她现场用博弈论模型做了推演,直接镇住全场。
报考南大经济学博士,说容易那是哄人的。但真下功夫准备了,机会还是有的。去年录取的考生中,就有两位是非全日制硕士出身。关键是要摸准门道,把力气使在刀刃上。
推荐阅读:
相关文章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