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
首页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学校资讯 报考指南 问答 网上报名
当前位置: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> 院校库 > 南京大学 > 报考指南

2025南大非全博士,哪些人能报?

发布时间:2025-04-06 11:27:10 来源: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
分享到:

2025年南大非全博士的报考要求,今天给大家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。先说重点,今年政策确实有调整,但别被网上那些谣言带偏了。

先看硬性指标,

1. 学历要求,硕士毕业证必须到手,单证(只有学位证)的需提供学历认证报告

2. 工作年限,体制内朋友注意,需要单位盖章的连续3年工作证明(截止到2025年9月)

3. 年龄限制,45周岁以下(1980年1月1日后出生)

4. 推荐信,必须有两封正高职称专家的亲笔签名推荐

我强调一点三个新变化,

① 今年新增科研成果审核环节,哪怕是参与过的横向课题也算数

② 跨专业报考的需补修2门硕士课程(线上完成)

③ 外地考生每月至少要到校两次(周六日)

材料准备清单,

身份证扫描件正反面

工作证明(带社保记录)

研究计划书(5000字左右,别写太学术)

已发表论文的期刊封面+目录页

报名费280元(千万别转账给个人)

下面是考生常遇到的一些问题,

Q,在职教师能报教育专业吗?

A,今年优先招中小学在职教师,但要有市级以上教学奖项

Q,企业高管需要业绩证明吗?

A,年营收500万以上的企业,需提供纳税证明

Q,英语六级过期了怎么办?

A,近3年发表的英文论文可替代,中文核心期刊不算

对了说句掏心窝的话,南大非全博士的竞争比去年涨了40%,但别被数据吓到。关键是把材料准备扎实,特别是研究计划书要突出实际应用价值。建议现在就开始联系导师,很多导师9月就已经定好候选人了。

2025南大非全博士,哪些人能报?

南京大学非全日制博士导师联系方式获取秘诀

第一招,官方渠道最可靠

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官网(网址建议自行搜索)的"师资队伍"板块是首选。这里会按学院分类展示导师的姓名、职称、研究领域等基础信息。部分导师会直接公开工作邮箱,尤其理工科导师的公开率较高。建议每周三上午10点后刷新页面,这个时间段官网更新频率较高。如果官网没有直接显示联系方式,可以尝试在搜索栏输入"南京大学XX学院师资介绍"这类长尾关键词,有些二级学院官网的信息更详细。

第二招,打电话效率高

直接联系报考院系的教务办公室是最快捷的方式。比如文学院拨打025-8968(号码隐去),经济管理学院拨打025-8359。注意工作日下午2:30-4:30接通率最高,通话时建议先说明来意,"老师好,我是准备报考非全博士的考生,想咨询XX导师的联系方式"。如果对方表示不便透露,可以换个角度问,"能麻烦转达邮件吗?"很多办公室愿意帮忙转交材料。

第三招,学术成果找线索

在中国知网、万方等平台搜索导师近年发表的论文,通讯作者邮箱通常就是常用邮箱。理工科导师的SCI论文里邮箱准确率超过90%。如果论文里是机构邮箱(@nju.edu.cn),可以直接使用;如果是163、126等个人邮箱,建议优先选择。遇到导师使用课题组公共邮箱的情况,可以在邮件主题注明"非全博士咨询-姓名",避免被当作垃圾邮件。

第四招,线下活动别错过

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每月说一千,道一万一个周五下午有跨学科学术沙龙,仙林校区每季度举办产学研论坛。这类活动不仅可以直接见到导师,还能现场观察导师对非全博士的态度。去年有位环境学院的考生就是在碳中和研讨会上,通过提问环节给导师留下印象,后续联系时直接提到了当天交流的细节,成功率大大提高。

第五招,师兄师姐有门道

加入"南大非全博士交流群"(QQ群号可私信询问),这里经常有往届生分享导师的沟通偏好。比如有位化学院的学姐提到,她的导师习惯早上7点查看邮件,如果下午发邮件反而容易被忽略;商学院的某位导师更倾向微信沟通,但需要先通过邮件预约添加时间。这些细节信息往往能起到关键作用。

学姐提醒两点,一是联系导师时尽量避开国家法定节假日前后,二是首次沟通建议采用邮件形式,正文控制在300字以内,附上PDF版个人简历(命名格式,姓名+报考专业+非全博士申请)。如果超过一周没收到回复,可以尝试在工作日上午补发一封询问邮件,标题注明"提醒查收"即可。

推荐阅读:

Copyright©2020-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.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-1

报名咨询电话

400-860-3166

  • 招生顾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