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在重庆医科大学读完三年非全博士的在职医生,每次聚会都会被同行追问,"你那个非全文凭医院认不认?""上课会不会耽误工作?""花这么多时间值不值得?"今天我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真实体验。
废话不多说,如果你属于这3类人,闭眼报!①三甲医院需要学历晋升的主治医师 ②想转教学岗的临床医生 ③准备跳槽到高校的医疗从业者。我们科室去年有3个同事靠这个文凭评上了副高,医务科王主任就是拿着这个学位转到医学院当副教授的。
课程安排比想象中人性化,寒暑假集中授课+周末直播课的组合,急诊科一朋友值完夜班还能赶上9点的线上课。去年新增的"学分银行"政策更贴心,像我这种经常外出开会的,可以用学术会议时长抵扣部分学分。
科研要求别想糊弄,虽然不用全天待在实验室,但毕业要求和全日制一样严格。我们那届有个同学论文数据造假,直接被取消了答辩资格。导师每周雷打不动开线上组会,疫情期间我的细胞实验做不了,导师连夜联系重医附属医院实验室给我协调场地。
费用要说清楚,学费3年一共8万,但隐形开支不少。比如去校本部做实验的住宿费,发表核心期刊的版面费(学校报销60%),还有参加学术会议的差旅费。我粗略算过,三年下来至少花了12万。
最大的收获不是文凭,通过导师牵线,我们团队和附属医院的肿瘤科建立了联合课题组,去年拿到个国自然青年项目。现在去其他医院会诊,人家介绍我都说"这是重医XX教授的博士",这在医疗圈子里就是硬通行证。
三类人劝你别碰,①单纯想混文凭的——现在盲审越来越严,去年淘汰率27% ②家庭负担重的——我同学孩子刚满月那会儿差点退学 ③急需快速拿证的——从入学到拿学位证最少要4年半
学校出了新规,2024级开始增加前置审核,必须提交在研课题证明才能报考。想报名的建议提前联系心仪导师,像心血管、肿瘤学这些热门方向,有些博导的名额两年前就被预定了。
给准备报考的3条忠告,1. 选导师别看头衔看方向——我选的博导虽是副教授,但他的肝病研究方向和我们科室业务高度契合 2. 提前存好假期——规培生小刘因为凑不够集中学习时长,延期毕业了一年 3. 搞定单位领导——我们科主任特批我周五下午不排班,前提是要带教实习生
说到说一千,道一万,值不值要看你的预期。如果指望立马升职加薪可能会失望,但把它当作职业跳板,在医疗圈子里确实管用。上周医务科刚通知,明年开始非全博士享受和全日制同等的科研启动金待遇,这波政策红利建议大家重点关注。
重庆医科大学非全博士最新报考条件盘透(附导师联系方式)
一、非全博士报考条件有啥新变化?
1. 学历要求更明确
必须已获得硕士学位(应届硕士生需在入学前拿到学位证)。部分临床医学专业接受本科起点,但要求有副高以上职称且工作满5年——比如你是三甲医院的副主任医师,就有机会。
2. 工作经验卡得严
非全博士主要面向在职人员,要求报考专业与现从事工作一致。比如报“临床医学”,需提供3年以上医院工作证明,且单位同意每周至少1天脱产学习。
3. 推荐信要求升级
往年只需1封专家推荐信,现在必须提交2封,其中至少1封来自医学相关领域的正高职称专家(比如你的硕士导师或单位领导)。
4. 专业背景限制
报考专业原则上不得跨大类。举个例子,药学硕士想转报“外科学博士”可能会被拒,但“内科”转“全科医学”通常没问题。
二、报名流程分几步走?
1. 网上预报名(每年10月)
登录重庆医科大学研招网填基本信息,上传身份证、学历证书、工作证明扫描件。注意,单位同意报考证明需盖公章,模板在学校官网下载。
2. 材料初审(11月中旬)
学校会重点审核工作经历与专业的匹配度。建议提前整理好参与过的科研项目、发表的论文等材料,万一初审不过还能补交证明。
3. 初试笔试(12月底)
考英语+专业课。英语难度接近六级,专业课侧重临床思维。比如外科专业可能考病例分析,备考时多翻翻最新版《外科学》教材。
4. 复试面试(次年3月)
面试占比40%,主要问研究方向规划。比如导师可能会问,“你在超声科工作5年,为什么想研究肿瘤影像学?”提前准备好逻辑清晰的回答。
三、导师联系方式怎么找?
1. 官网直接查
进入重庆医科大学官网→“人才培养”→“博士生导师”页面,按学科查找。部分导师会公开邮箱,格式通常是“姓名首拼@cqmu.edu.cn”。
2. 研招办帮忙牵线
如果官网信息不全,直接打电话到研招办(023-68485540),说明你的研究意向。工作人员一般会推荐2-3位导师,还会提醒你,“联系导师时附上个人简历和已发表的论文目录。”
3. 师兄师姐带路
加入学校非全博士交流群(QQ群搜“重医非全博士”),群里常有往届生分享导师风格。比如有的导师偏爱临床数据挖掘,有的专注基础医学研究,提前了解能少走弯路。
四、大家常问的几个问题
“非全博士必须定向就业吗?”
是的!录取前要和学校、单位签三方协议,毕业后必须回原单位工作至少5年。
“初试考不过能调剂吗?”
重医不接受校外调剂,但同专业非全和全日制之间可以互调。比如你报非全“儿科学”没招满,可能被建议转全日制。
“上课时间怎么安排?”
前半年集中授课,每月连续两周周末+1个周五晚上上网课。后期做课题时,导师会根据你的工作时间协调实验安排。
“学费贵不贵?”
临床医学类每年2万左右,其他专业1.8万,分3年交清。学校提供宿舍,但非全生一般申请不到,建议在袁家岗校区附近租房。
学姐提醒,今年非全博士名额缩减到50人左右,竞争可能更激烈。如果打算报考,现在就去官网下载招生简章,对照要求补材料。关于导师联系方式,千万别在邮件里直接问“您今年招不招生”,换成“我对您XX方向的研究很感兴趣,能否汇报我的工作基础?”会更讨喜。
推荐阅读: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