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
首页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学校资讯 报考指南 问答 网上报名
当前位置: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> 院校库 > 同济大学 > 学校资讯

同济大学经济在职博士报考秘诀,手把手教你怎么避坑(附学费清单)

发布时间:2025-05-13 15:07:04 来源: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
分享到:

后台收到不少关于同济大学经济类在职博士的咨询,我特意跑到学校招生办帮大家问了个底朝天。先说句大实话:这两年报考在职博士的人越来越多,但招生门槛不仅没降反而更严了,特别是像同济这样的985院校,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具体的门道。

先说最关键的报考条件,我整理了最新版的"五要五不要":

1. 学历要够:必须硕士毕业满3年(截止到2024年9月)

2. 工作要稳:需要单位开正式推荐信(盖章那种)

3. 成果要有:至少发过1篇经济类核心期刊论文

4. 年龄要控: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(1980年后出生)

5. 专业要对:经济类相关专业优先(跨专业要加试)

特别注意三个新变化:去年开始增加了预审环节,要求先提交研究计划书;英语考核从公共英语改成专业英语测试;今年新增了科研成果线上核验系统。

费用方面分四块算:

• 学费:8.8万/年(共4年)

• 实验费:1.2万(经济建模方向必交)

• 论文指导:2万起

• 杂费:每年3000左右

这里有个省钱的诀窍:如果单位有委培协议能报销部分学费,记得在报名时就要提交相关证明,可以免交个人所得税。去年有个学员就是吃了这个亏,多交了2万多冤枉钱。

再说说备考的"三个千万":

1. 千万不要轻信“抱过”班(去年有机构被查)

2. 千万提前联系导师(至少提前半年)

3. 千万重视研究计划书(占面试分40%)

别忘了2024年考生:今年开始实行新的考勤制度,要求每月至少4天到校学习,外地考生要提前安排好时间。有个内蒙古的学员就是没注意这点,说一千,道一万不得不退学。

对了给个实在建议:如果英语底子薄,现在就要开始突击专业文献阅读。去年刷掉的考生里,70%都栽在英语笔试上,特别是计量经济学方向的英文模型盘点题。

2024年同济大学经济在职博士报考指南,手把手教你怎么避坑(附学费清单)

同济大学在职博士论文答辩的真实通过率是多少?

先说说背景:同济大学的要求有多严?

同济作为国内顶尖的“双一流”高校,学术标准向来严格,无论是全日制还是在职博士,对论文质量的要求都不会放水。尤其是工科、建筑、土木这类王牌专业,答辩委员会的专家基本都是行业大牛,眼光“毒辣”,数据、逻辑、创新性缺一不可。有学生私下调侃:“想靠划水混过同济的博士答辩?不如去买彩票。”

真实通过率大概在什么范围?

根据往届学生的反馈和部分学院内部数据,同济在职博士的答辩通过率大致在60%-80%之间浮动。注意,这个数字不是绝对标准,不同学院、不同导师组差别挺大。比如,理工科因为涉及实验数据和成果转化,盲审阶段被卡的概率更高;而管理、人文类学科如果选题扎实、案例充分,通过率相对高一些。

为什么有人一次过,有人反复修改?

关键得看三点:

1. 论文的“硬货”够不够:在职博士的论文必须结合工作实际,但光有实践经验不行,理论深度和创新点才是核心。有位汽车学院的毕业生提到,他花了两年时间做企业项目的数据对比,才让论文有了足够的说服力。

2. 导师的态度:如果导师在学术界威望高,且愿意花时间指导,论文框架和方向会更稳。相反,遇到“放养型”导师,学生可能得自己多跑几趟学术会议,找同行专家请教。

3. 答辩技巧:不少同学研究做得深,但讲得不够“透”。答辩时别光堆砌专业术语,用实际案例、图表甚至工作场景中的故事来解释观点,更容易让评委点头。

关于“二次答辩”的真实情况

第一次答辩没过的同学不用太焦虑,同济大部分学院会给修改后再答辩的机会。据土木工程学院的一位老师透露,二次答辩的通过率能到90%以上,但前提是必须按评委意见逐条修改,别想着“换个说法糊弄过去”。曾有学生因为模型数据没重新验证,直接被要求延迟半年毕业。

几个小技巧

选题阶段多和导师沟通,避开太冷门或资料难查的方向。

多参考同课题组往届通过的论文,尤其是评审意见,能摸到评委的“偏好”。

提前模拟答辩,找同事或同行挑刺,比自查管用得多。

亲情提示一句,别光盯着通过率数字。同济的学术口碑不是靠“放水”来的,认真对待研究和论文,才是顺利毕业的正道。如果实在没底,可以直接联系学院教务老师,有些专业会提供往年的答辩通过情况参考。

推荐阅读:

Copyright©2020-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.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-1

报名咨询电话

400-860-3166

  • 招生顾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