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
当前位置: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> 国内在职博士 > 政策法规

2025年上海交大在职博士排课表曝光!这三类人跟风报名准后悔

发布时间:2025-04-22 16:03:49 来源: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
分享到:

收到很多私信问上海交大在职博士的上课安排,特别是2025年入学的排课计划。作为在交大读了三年在职博士的“懂行的人”,今天就跟大伙掏心窝子说说大实话。

先说大家最关心的上课时间。2025年秋季班开始,交大把集中授课改成了"周末+寒暑假"模式。每月第二个周末全天上课,寒暑假各安排10天集训。我隔壁工位的老王就是按这个节奏上课的,他亲测每周能省下3小时通勤时间,特别适合家在长三角地区的学员。

不过有三种人我劝你慎重考虑,第一是经常出差的销售岗,去年同班的李经理就因为临时外派错过了三次课;第二是孩子不满3岁的宝妈,我们班有个二宝妈妈差点退学;第三是单位不让请年假的,寒暑假集训要连续10天到校,我们班有个公务员为此跟单位磨了三个月。

说到费用,2025年的学费预计在18-22万之间。别光看学费数字,这里头有门道,实验室使用费包含在学费里,但导师带着发核心期刊的话,版面费得自己掏。我发的那篇EI论文就花了6800,这个钱学校可不给报销。

给准备报名的朋友三个实用建议,第一提前跟单位打好招呼,把暑假集训时间报备给人事部;第二选导师时重点看他的项目类型,企业合作多的导师能帮你在职搞研究;第三长三角地区的同学优先选徐汇校区,外地的建议选闵行校区附近租房。

说一千,道一万说说毕业难度。我们这届38个人,按时毕业的26个,延期的都是卡在数据采集上。张工在汽车厂上班,靠厂里的实验数据完成了论文;我做电商的,直接拿公司用户行为数据当研究样本——关键要会利用现有资源。

2025年上海交大在职博士排课表曝光!这三类人跟风报名准后悔

上海交大在职博士导师选择“躲雷”秘诀,这五个细节要注意

一、研究方向匹配度别只看表面

选导师第一眼都会看研究方向,但千万别停留在官网简介的几行字上。举个例子,同样是“人工智能”方向,有的导师专攻算法优化,有的侧重医疗应用,有的可能主攻硬件开发。建议做三件事,

1. 扒近五年的论文,看看导师发的文章主题是否和你的兴趣一致,别光看十年前的老本行。

2. 直接问课题组师兄师姐,有的导师名下挂着大方向,实际带的小团队可能细分到某个冷门领域。

3. 旁听组会,提前感受课题组的讨论氛围,观察导师对具体问题的偏好,避免“你以为的研究”和“实际要做的”差十万八千里。

二、时间管理能力比学术头衔更重要

在职博士最怕遇到“失联型”导师。有的导师学术水平高,但兼任行政职务或社会职务,忙得根本没时间指导学生。有个朋友选了某学院副院长,结果改论文约了三个月都没排上号,对了全靠自己硬扛。

避坑技巧

打听导师近两年带的学生毕业平均时长,超过5年的要慎重。

首次见面直接问,“您一般多久能反馈一次论文修改意见?”态度诚恳的导师会明确答复。

三、横向项目多的导师未必是好事

不少在职博士想借导师的资源扩大朋友圈子,但要注意分寸。如果导师手头全是企业合作项目,可能会让学生花大量时间写方案、做汇报,反而挤占科研精力。某校友吐槽,自己博二全年都在帮导师做某公司的数据分析,自己的课题完全停滞。

判断标准,看课题组毕业答辩的论文主题——如果全是围绕企业需求的具体案例,缺乏理论深度,慎选。

四、性格合拍比“严师”人设靠谱

导师是“放养型”还是“掌控型”?这点在职博士尤其要权衡。比如,

工作忙、自主性强的,适合“抓大放小”的导师,定期汇报进度即可。

需要有人推着走的,选会定期组会督促的导师。

但千万别找控制欲过强的!有导师要求学生每天微信打卡学习进度,连周末去趟医院都要报备,这种压力在职博士根本扛不住。

五、打听导师的“隐形雷点”

有些问题不方便直接问,但能通过细节摸清,

1. 看课题组是否有退学的学生,如果有多个学生中途退出,大概率不是学生单方面的问题。

2. 吃饭时观察导师对服务员的态度,对地位低的人态度差的,将来对学生也容易居高临下。

3. 问往届生“最想吐槽导师的一点”,如果多数人提到“开会永远迟到两小时”或“朝令夕改”,这就是预警信号。

对了说句大实话,选导师就像找合伙人,学术能力只是基础,相处舒服、沟通顺畅才是持久战的关键。尤其是已经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在职博士,千万别因为“名校光环”盲目妥协。提前做好功课,多跑两趟学校,脸皮厚点多问几个人,比事后后悔强百倍。

推荐阅读:

Copyright©2020-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.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-1

报名咨询电话

400-860-3166

  • 招生顾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