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到很多老铁的私信:"老师,我都工作七八年了,现在想读个在职博士,英语考试能躲得过去吗?"今天就给大家掰扯清楚这事儿,保证看完你心里明明白白。
先甩结论:能不能绕开英语考试,关键看三件事:①你报哪个学校 ②走哪种入学方式 ③有没有特殊身份。像北师大的心理学博士项目,去年就有30%的申请者因为英语不过关被刷下来,但隔壁首经贸的经济学博士项目,有工作成果的可以直接免试英语。
现在国内在职博士主要分三种入学方式:
1. 统考博士:必须参加英语统考,去年国家线是55分
2. 申请考核制:部分985要求六级480分以上
3. 中外合作办学:多数认可雅思6.5或托福90分
重点来了!这五类人有机会免考英语:
①有三年内雅思6.5/托福90成绩单的
②发表过英文核心期刊论文的(需提供检索证明)
③副高以上职称且参与过国际项目的
④在英语国家工作满2年的
⑤部分院校的校友(比如人大EMBA校友报商学院博士)
不过要提醒各位,像北大光华、清华五道口这些头部院校,现在越来越看重英语能力。去年有个做实业的老总,资产过亿,就因为英语面试没达标,照样被刷下来。招生办主任私下说:"现在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,连文献都看不明白,怎么做研究?"
给在职人士的备考建议:
1. 突击重点:每天背20个专业词汇(比盲目背四级词汇管用)
2. 真题为王:把报考院校近5年真题做三遍
3. 时间管理:利用通勤时间练听力(推荐每日英语听力APP)
4. 保底方案:提前准备3篇英文论文摘要(很多面试能用上)
最新消息!今年新增7所免考英语院校,包括山东大学临床医学博士项目、中国政法大学企业法治方向等。但注意看招生简章小字,有些写着"免笔试"但面试会考专业英语交流。
对了说句大实话,英语这个坎儿,能过尽量过。现在很多导师带学生做课题,第一件事就是让翻译外文文献。不过真要是四十来岁的老大哥,也别太怵,很多学校有补修通道,入学后修够英语学分就行。
在职博士申请要查社保记录吗?
一、大部分学校不查,但个别专业可能要求
我明告诉你:90%以上的在职博士申请不查社保记录。学校主要看的是你的学历背景、科研成果、工作单位推荐这些硬指标。说白了,人家招的是能搞学术研究的人,社保交没交、在哪儿交,和学术能力关系不大。
不过也有例外。比如医学类、工程类这些需要实践经验的学科,如果招生简章里明确要求“连续X年相关领域工作经验”,这时候学校可能会让你提供社保记录,用来证明你真的在相关单位工作过。这种情况属于“按需抽查”,不是普遍现象。
二、社保记录到底有啥用?
如果学校真要查社保,主要是为了两件事:
1. 确认工作单位真实性:比如你说是某三甲医院的医生,但社保缴纳单位却是商贸公司,这就明显有问题;
2. 验证工作年限:有些单位开的在职证明写得模糊,社保记录能直接显示你从哪年哪月开始缴费,佐证实际工作时间。
但注意了!社保记录不是必须材料。没有社保的话,可以用劳动合同、工资流水、单位盖章的在职证明代替。尤其是事业单位、公务员这类不用交社保的情况,提前和学校说明清楚就行。
三、自己交社保会不会影响申请?
自由职业或者自己开公司的朋友可能担心:社保是个人缴纳的,学校会不会不认可?其实完全不用担心。学校查社保只看“有没有连续工作记录”,不在乎缴费主体是公司还是个人。比如你是自由撰稿人,社保自己交,但能提供作品集、合作单位证明,一样符合申请条件。
四、关键还是看招生简章
每个学校要求不同,甚至同一学校不同导师组也有差异。举个例子:
某985高校经管学院明确写“需提供近3年社保或完税证明”;
而另一所理工类大学只要求“在职证明+单位同意报考证明”。
所以最靠谱的办法就一个字:问!直接打电话给目标学院的招生办公室,说明你的具体情况。比如:“老师您好,我在民营企业工作,社保是分公司代缴的,这种情况需要额外补充材料吗?”对方给的答复才是最权威的。
五、特殊情况怎么处理?
遇到过几个真实案例:
有人从国企跳槽到私企,中间社保断缴了2个月,但工作没中断。学校让他补了银行工资流水,照样通过审核;
还有人是外企外派员工,社保在海外缴纳,学校接受了大使馆出具的工作证明。
社保记录只是辅助材料之一。如果真遇到问题,第一时间和学校沟通替代方案,千万别自己瞎猜。
亲情提示一句:这两年有些高校开始严查“在职读博”的实际工作背景,主要是防止有人挂靠单位混学历。如果你确实是在职状态,材料准备充分点,根本不用慌。实在拿不准的,提前半年准备材料,该补的证明早点补上,比临时抱佛脚强多了!
推荐阅读: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