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王老师,我现在读在职博士太累,想放弃行不行?"作为带过上百名在职博士的导师,今天掏心窝子跟大家说说中途弃学的真实代价。
先说个真实案例。去年有个金融行业的学员,读了一年半突然要退学。结果呢?前期交的8万学费一分不退,论文开题白折腾三个月,最要命的是单位原本承诺的职称晋升直接泡汤。现在他逢人就说,"早知道咬牙坚持了,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。"
这里给大家算笔明白账,
1. 学费打水漂,多数院校规定,开题后退学不退费。像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在职博士,第一年学费就12万,中途退出等于白扔辆代步车
2. 时间成本沉没,平均每天3小时的学习时间,坚持两年相当于投入2190小时,这些时间本可以用来陪家人或提升业务能力
3. 机会成本翻倍,很多单位把在职博士经历与岗位晋升挂钩,放弃后可能错过重要升迁窗口期,这个损失往往比学费更大
我强调一点2024年备考的在职考生,现在部分院校出新规了!比如某985高校明确规定,开题后2年内未完成论文者,不仅取消学位申请资格,还要在官网公示退学名单。这就意味着你的职业履历会永远带着"肄业"标签。
建议遇到瓶颈的同学先试试这三招,
找导师申请延长修业年限(最多可延2年)
转非全日制模式(保留已修学分)
办理休学保留学籍(有时间处理工作家庭问题)
说一千,道一万说句实在话,读博就像跑马拉松,最难的不是开始时的热情,而是中途想放弃时的那份坚持。当你觉得撑不下去时,想想当初为什么出发,或许就能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。
在职博士读一半放弃,学分能保留吗?
读在职博士的朋友,最怕的就是半途而废。"如果实在坚持不下去,之前修的学分能保留吗?"今天就结合高校政策和身边真实案例,给大家说点掏心窝子的话。
一、学校白纸黑字怎么规定的?
国内九成高校的《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》里都写着,学生中途退学,已修课程成绩和学分保留期限为2-5年。不过具体操作要看各校教务处的细则。比如某理工类大学规定,退学后3年内复学可延续学分;而某财经类院校的保留期只有2年。
二、这4个原因决定你的学分去向
1. 退学原因,因工作调动等客观原因退学的,找导师签字+学院盖章后,学分更容易保留。某高校老师透露,因学术不端被劝退的,学分直接清零。
2. 课程类型,公共课学分保留时间长,像英语、政治课保留5年都常见。专业课有效期短,特别是计算机、医学这类更新快的学科,超过3年可能要重修。
3. 办理流程,主动退学记得要成绩单原件。某网友分享经验,他退学时特意让教务处出具了《已修课程及学分认定书》,3年后转考其他学校博士,直接免修了6个学分。
4. 学校政策,部分985院校推行学分银行制度,比如某中部高校允许学分保留到退休前。但普通高校多数执行"超期作废"原则。
三、中途下车后的补救方案
如果学分快过期了还没复学,试试这三个法子,
转学分到同类项目,某在职博士项目与3所高校签了互认协议
申请课程认证,教育部学位中心可做课程匹配度认证
折抵继续教育学分,很多职称评审承认博士阶段课程
四、“上岸人”的血泪教训
1. 退学前务必打印加盖公章的成绩单,某网友就吃过电子档案丢失的亏
2. 保留好课程大纲和考核材料,后期申请学分认定时能当佐证
3. 定期关注学校官网政策变动,某高校去年突然缩短了学分保留期
说一千,道一万说句实在话,现在很多高校开通了休学绿色通道,实在扛不住压力可以先办休学。与其纠结学分问题,不如直接打学校教务处电话问清楚,每个学校的"土政策"差别大了去了。
推荐阅读: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