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
当前位置: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> 报名条件 > 报考常识

在职博士积分落户扣分吗?答案在这

发布时间:2025-04-12 14:27:22 来源: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
分享到:

很多朋友问我,"读在职博士会不会影响积分落户?会不会倒扣分?"这事儿还真不能一概而论。咱先说说积分落户的基本规则。大部分城市的落户政策里,学历加分都是硬指标,博士学历一般能加30分左右,硕士加20分,本科15分。

重点来了!关键看三点,第一,你的在职博士是不是双证。现在有些院校的在职博士只能拿结业证,这种在落户时是不认的。去年我邻居一姐妹就吃了这个亏,读了两年才发现学校不在教育部名单里。第二,学习方式影响落户地政策。像北京明确要求"在职学习时间不计入工作年限",而上海则把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学历同等对待。第三,社保不能断。有个学员去年读博期间换了工作,社保断了俩月,结果落户审核没通过。

那到底会不会扣分?实话实说,直接扣分的情况很少见。但要注意隐性门槛,比如有的城市要求申报落户时学历状态必须"已毕业",在读期间的博士不算分。还有个案例,李女士在读博期间换了工作单位,导致社保缴纳单位与劳动合同单位不一致,被扣了5分连续性积分。

给准备读博的朋友三点建议,1.优先选择双证项目,查清学校备案情况;2.保持社保连续性,千万别轻易换工作;3.提前到当地人社部门拿最新政策文件。去年帮小王规划时,就是按这个思路操作的,今年他博士毕业直接加了28分落户分。

学姐提醒大家,今年多地落户政策有微调。像杭州新增了"重点产业人才"加分项,天津提高了创新创业分值。读博期间要是能参与校企合作项目,说不定还能额外加分呢!

在职博士积分落户扣分吗?答案在这

在职博士学历在落户中的认可情况

一、在职博士和全日制博士的落户区别

在职博士和全日制博士在学信网都能查到学历信息,但落户审核时,各地政策侧重点不同。比如北京、上海这类超一线城市,落户指标卡得严,通常要求学历必须为“全日制统招”且获得学位证,部分特殊人才引进通道例外。而像深圳、杭州、成都等新一线城市,政策相对灵活,只要是国家承认的博士学历(包括非全日制),搭配社保、年龄等条件,就有机会申请落户。

举个例子,2023年深圳的落户政策中明确提到,具有博士学位(含教育部认证的境外学历),年龄在45周岁以下,可直接核准落户,不区分全日制或在职形式。

二、各地对在职博士的隐性要求

虽然有些城市名义上接受在职博士学历,但实际操作中会结合申请人的“综合条件”。比如,

社保缴纳年限,部分城市要求申请人本地社保连续缴纳满6个月或1年;

工作单位性质,国企、事业单位或高新技术企业就职的申请人,通过率更高;

专业匹配度,理工科博士比文科博士更容易通过审核,尤其像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等紧缺领域;

年龄限制,多数城市规定博士落户年龄不超过45周岁,超龄需走其他渠道。

这里有个关键点,在职博士的“在职”属性,可能影响落户审核中对“稳定就业”的判断。如果读博期间频繁更换工作,或社保出现断缴,容易让审核部门质疑申请人的稳定性。

三、哪些城市明确支持在职博士落户?

1. 广州,2022年新政放宽学历门槛,只要学信网可查的博士学历,配合半年社保即可申请;

2. 天津,海河英才计划中,博士学位持有人无需社保,可直接申请落户;

3. 武汉,推行“人才蓄水池”政策,在职博士凭学历证书和劳动合同,可走绿色通道;

4. 苏州,对本地企业引进的博士人才,即使是非全日制学历,也给予住房补贴和快速落户支持。

但要注意,政策每年可能有微调。比如杭州2023年将部分非全日制博士纳入“F类人才”,但要求提供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或专利证明。

四、在职博士落户的实用建议

1. 提前确认目标城市的最新政策,直接拨打当地人社局电话或登录官网查询,别轻信第三方机构的““抱过””承诺;

2. 同步准备附加材料,比如纳税记录、获奖证书、行业资格证书,这些能增加落户筹码;

3. 关注“校企合作”机会,部分高校与地方政府有人才输送协议,在职博士毕业后若进入合作企业,落户流程会更顺畅;

4. 避开“学历套读”陷阱,有的机构宣称“不用上课直接拿证”,这种学历一旦被查出造假,可能被拉入征信黑名单。

说一千,道一万说句实在话,在职博士学历在落户中的作用,就像“锦上添花”。如果单纯为了落户而读博,成本高、周期长,不如直接研究当地的积分落户规则,比如多缴社保、提升职称更见效。但若工作本身需要高学历加持,在职博士确实是个兼顾工作和学业的选择。

推荐阅读:

Copyright©2020-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.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-1

报名咨询电话

400-860-3166

  • 招生顾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