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
当前位置: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> 报名条件 > 报考常识

清华在职博士还招生吗?

发布时间:2025-04-09 10:59:24 来源: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
分享到:

近年来,不少职场人士发现,清华官网的博士招生简章中已不再单独标注"在职博士"类别。根据清华研究生院最新政策,学校实行"申请-审核"制,所有博士项目均为全日制培养,但允许在职人员报考,前提是能保证脱产学习时间。

笔者走访了三位近两年入学的清华博士发现,他们的共同特点是,

1. 每周保证4天在校学习

2. 需完成实验室轮转

3. 必须参与导师科研项目

其中王工程师分享道,"单位出具了脱产证明,但实际还是需要兼顾工作,好在导师理解职场考生的特殊性。"

值得注意的细节是,

报名时需提交《在职人员报考说明》

录取后档案不强制转入学校

学费标准与全日制相同(每年1万元)

毕业证书不标注学习方式

准备报考的职场人士要注意,

1. 提前1年联系意向导师

2. 准备5万字以上的科研成果证明

3. 英语需达到CET6级550分以上

4. 面试环节会重点考察研究计划可行性

清华在职博士还招生吗?

在职读博单位不同意怎么办?

不少朋友在工作几年后动了读博的心思,既能提升自己,又能保住饭碗,听起来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。但真到找单位签字盖章的时候,领导一句“不同意”就能让人瞬间懵圈。别慌,今天咱们就唠点实在的——单位不点头,你该怎么破局?

一、先摸清单位不同意的“潜台词”

单位拒绝签字往往不会我就直接说明原因,你得学会“听弦外之音”。常见的情况有,

怕耽误工作,领导担心你读博后精力分散,影响手头项目;

怕留不住人,博士学历到手后跳槽概率大,单位觉得“白培养”;

内部规定不明,有些单位压根没处理过类似申请,直接按“不鼓励”处理。

对策,别急着硬碰硬,先私下找人事部门或直属领导探口风。比如用请教的态度问,“咱们单位对员工深造有没有支持政策?”摸清对方的顾虑点,才能对症下药。

二、把“个人需求”包装成“双赢方案”

我就直接说“我想提升学历”容易让单位觉得你只考虑自己。试试这么谈,

挂钩业务需求,比如“我研究的方向正好是部门明年要拓展的智能物流领域,导师在业界资源很多,能帮单位争取合作机会”;

承诺服务期限,主动提出“毕业后至少为单位服务X年”,甚至白纸黑字写进协议;

灵活安排时间,承诺利用周末或假期上课,重大项目期间优先保障工作。

案例,某高校辅导员想读教育学博士,主动提出带学生做课题研究,把博士论文和学校思政工作结合,最终校方特批支持。

三、翻文件、找依据,用“官方政策”开路

很多单位嘴上说不行,其实是经办人不熟悉政策。你需要,

1. 查《劳动法》第二十三条,用人单位不得限制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;

2. 翻单位内部《员工手册》,找关于继续教育的条款;

3. 收集同系统其他单位的支持案例,比如“XX局去年批准了3人在职读博”。

实操技巧,把相关政策截图打印,用荧光笔标出重点,和申请书一起递交给分管领导,比空口解释更有说服力。

四、备好B计划,多条腿走路

如果单位铁了心不配合,也别一棵树上吊死,

转非全日制模式,部分高校允许先考试,录取后再补交单位同意书;

考虑换岗/借调,申请调到科研岗、战略发展部等支持深造的部门;

协商停薪留职,和单位约定保留职位1-2年,自费读博;

对了一招换东家,瞄准有“博士引进”政策的企业或高校,跳槽后读书还能拿安家费。

注意,提前和导师沟通单位情况,有些导师愿意帮忙协调,或者调整培养方式。

五、悄悄准备,明面别声张

在单位没点头前,务必做好保密工作,

备考阶段别在办公室看复习资料,电脑微信记录及时清理;

同事问起就说“在准备职称考试”;

提前了解学校是否需要提前开具证明,避免突然找领导签字引起怀疑。

说一千,道一万的实在话,单位卡人归根结底是怕吃亏。把姿态放低点,多站在对方角度提方案,同时暗地里做好自己的规划。实在谈不拢也别较劲,人生路长着呢,有时候绕个弯反而走得更稳。

推荐阅读:

Copyright©2020-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.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-1

报名咨询电话

400-860-3166

  • 招生顾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