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有不少考在职研的朋友都在打听美术学在职博士的招生信息,今天就跟大家唠点实在的。先说个重要消息,今年全国有8所院校新增了美术学在职博士点,光是北京就有3所高校开放报名,这对咱们上班族来说可是个好消息。
要说哪些人最适合报考,我观察下来主要是这三类人最占优势,第一类是高校美术教师,手里有省部级课题的直接加分;第二类是美术馆、画院的在职策展人,五年以上从业经验是硬门槛;第三类是自由艺术家,但得拿过国家级奖项才行。去年有个朋友就是靠全国美展银奖破格录取的,这事儿在圈里都传开了。
报考流程现在简化多了,但还是有几个坑要注意。比如作品集别光堆数量,重点放3-5个系列创作,附上创作手记更吃香。去年有考生准备了30多幅作品,结果评审我就直接说"重点不突出"。还有个真实案例,某考生因为工作证明没写清楚"研究方向相关"被刷,这种低级错误真得避免。
学费方面差异挺大,普通院校6-8万/年,美院系统普遍10万起步。不过今年有个新变化,中国美院新设了"非遗传承人专项",学费直降40%,这对传统工艺从业者是个利好。上课方式现在更灵活了,像广美就推出"集中授课+线上研讨"模式,每月集中4天面授,确实比以前的脱产学习人性化多了。
要说未来发展,现在各地人才引进政策对在职博士越来越友好。比如杭州最新政策,拿到学位后留在本地工作的,直接给20万安家补贴。但提醒各位,选择导师千万别光看名气,要查近三年的研究方向,去年有个考生跟了知名教授,结果教授转型做数字艺术,跟他原来的油画方向完全不搭界。
对了给个忠告,现在报考千万别拖到截止前两周,今年有个考生因为体检报告来不及补交材料,白白错过机会。建议提前三个月开始准备,特别是科研成果证明材料,现在审核越来越严了。
美术学在职博士报考条件最新拆解
一、硬性门槛别马虎
1. 学历卡得严,现在大部分学校明确要求必须有硕士学位证,毕业证也得齐全。个别院校接受同等学力,但得加试两门专业课,还得在核心期刊发过论文。
2. 工作年限要够数,最少得有5年以上艺术相关工作经验。像中央美院这类顶尖院校,还会看你在行业里的实际成果,比如办过展览、拿过省级以上奖项这些都算加分项。
二、材料准备有讲究
别小看推荐信这事儿,得找对人才管用。最好是两位正高职称的专家,其中一位要是你报考的博导。去年有朋友找了行业协会会长和美术馆馆长联名推荐,材料审核直接绿灯通过。
作品集千万别随便凑数,得体现个人风格演变。建议按时间线整理近五年的创作,配上200字左右的创作说明。中国美院去年有个考生,把传统水墨和数字媒介结合的作品做成动态展示,评委组当场就给好评。
三、考试环节划重点
专业课笔试别只顾着背理论,现在考题越来越活。比如去年清华美院的题目让分析《千里江山图》的构图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,这种跨学科的题没点真功夫还真答不上来。
面试时穿着别太随意也别太正式,建议参考艺术工作者的日常装扮。有个小窍门,带着自己的速写本,谈话时自然展示创作过程,比光用嘴说强多了。
四、特别注意事项
档案问题要早做打算,尤其是事业单位的朋友。去年有个案例,考生笔试面试都过了,但原单位卡着档案不放,说一千,道一万只能延迟入学。建议提前三个月就跟单位人事部门打好招呼。
学费问题得量力而行,不同院校差别挺大。比如广州美院在职博士每年4万左右,而有些私立院校可能要到8万。别忘了打听住宿情况,很多学校不给在职生提供宿舍,得提前在周边找好房子。
学姐提醒大家,每年9-10月是各校发布简章的高峰期,一定要盯紧目标院校官网。去年鲁迅美院突然改了作品集提交方式,好多考生因为没及时查看通知吃了亏。有啥拿不准的,直接打招生办电话问最靠谱,别轻信论坛里的小道消息。
推荐阅读:
相关文章